快看:Google重新定义ai agent级别,看看你的智能体在哪个级别

快看:Google重新定义ai agent级别,看看你的智能体在哪个级别

800_auto

Google 这两天悄悄发了一份新的 Agent 白皮书。如果你还记得今年 2 月份他们发的那第一版,可能会问:这两份有什么区别?

简单的说:2 月份那份是教你“什么是 Agent”,而这一份是教你“怎么把 Agent 搬上线”。

上一版更多是在定义概念,而这一份的核心定位非常明确——它是一份实战指南。它的目标是帮助架构师和开发者跳出 POC(概念验证)的泥潭,真正构建出安全、可靠、企业级的 Agent 系统。

花时间通读了一遍,我把里面最值得关注的干货梳理了出来,大家可以先睹为快。

1. 重新定义:Agent 不仅仅是 Prompt

800_auto

以前我们可能觉得写个 Prompt 加上 Search 工具就是 Agent 了,但 Google 这次给出了更工程化的定义。一个生产级的 Agent 是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,包含四大支柱:

模型(Model):大脑,负责核心推理。

工具(Tools):手脚,连接 API、数据库,真正去干活的机制。

编排(Orchestration):逻辑层,负责记忆管理、规划路径。

部署(Deployment):这也是这次强调的重点,怎么把它变成一个高可用的服务。

2. 思考的闭环:Agent 是怎么工作的?

800_auto

白皮书里把 Agent 的工作流总结为一个五步循环,非常符合人类做事的逻辑:

接任务 (Get the Mission)...

点击查看剩余70%

{{collectdata}}

网友评论